一直以來,拼多多的打法總是給人一種出其不意感覺。比如,它誕生于那個電商被認為是業已走下坡路的年代;比如,它選擇是那些并不被市場關注抑或是追捧的群體;比如,它做的那些頭部電商平臺不愿意做的生意……然而,正是這些出其不意的操作,才成就了拼多多,讓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沖破巨頭們的圍追堵截,在電商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在陳磊接棒黃崢之后,拼多多開始朝著新的“無人區”進發。雖然掌舵人變了,但是,拼多多的基因似乎始終未變。從陳磊接棒之后拼多多的表現,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無論是在科研上的深度投入,還是其在補貼打法上的諸多改變,拼多多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拼多多總是會選擇一些并不太容易看到效益,并不太容易快速看到回報的領域,通過持續的深耕與投入,建立起自身強大的發展壁壘。對于那些并不太關注拼多多所涉及的領域的人們來講,拼多多所達成的成就是簡單的,但是,如果真正長期觀察,并且深入了解拼多多的人來講,他們會明白,拼多多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長期積累,持續投入的結果。
就在剛剛發布的拼多多Q2的財報上,我們又看到了拼多多開始駛向新的無人區。在我看來,這些無人區,既是對拼多多過往的一種承接,又將會把拼多多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盈利的“無人區”
對于電商平臺來講,特別是對于當下市場環境下的電商平臺來講,盈利越來越變成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首先,盈利難,對于每一個電商平臺來講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在盈利問題上要么是花費了很長的時間,要么是花費了很長的精力。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看出,盈利對于電商平臺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是這樣一件并不太容易的事情,拼多多卻做到了。早在去年的時候,拼多多就實現了盈利。可能有人會說,拼多多如此龐大的規模,實現盈利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如果盈利是理所當然的話,那么,持續盈利,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正是這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拼多多Q2卻實現了,并且盈利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根據拼多多發布的Q2財報顯示,拼多多Q2營收23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經調整后的凈利潤41.25億元人民幣。
拼多多可以持續實現盈利,并且盈利表現不斷向好,同樣是其早前不斷布局“無人區”的表現。無論是補貼力度的持續加大,還是持續活躍用戶,都為拼多多實現持續盈利打下了堅實的技術。這其實也可以算做是拼多多盈利“無人區”的一個表現。
對于這一點,本文不想過多贅述。本文所講的盈利的“無人區”更多地講述的是拼多多開始將盈利投向了更多新的領域里。在這些新的領域里,除了其他電商平臺也在布局的科研之外,我更加關注的是,拼多多將更多盈利投向了農業科技領域,試圖通過對農業的持續投入找到拼多多未來增長的新藍海。
當別的電商平臺在盈利之后,開始存錢的時候,拼多多不僅不存錢,還將錢投向了那些并不被競爭對手關注的領域,并且試圖通過科技的手段改造這些行業。對于拼多多來講,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無人區”,而這個“無人區”無疑可以給未來的發展注入無限的想象。
技術的“無人區”
電商平臺始終都是與流量有著天然的聯系的。然而,在流量的天花板越來越近,流量增長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電商平臺的發展找到新動能。技術,無疑是各大電商平臺都在深入布局的關鍵領域。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在將自身定義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和發動機”。
仔細觀察,電商頭部企業的技術布局,我們都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即他們通常會把技術布局的目光放置到最新,最精尖的領域里。我們看到的造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都是他們布局的領域。可以說,現在這些新技術領域已經從早前的藍海,變成了名符其實的紅海。
然而,在這一片紅海之外,有一個藍海卻依然無人問津,鮮有人提及。這個行業,就是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科技化。對于拼多多來講,農業技術的現代化和普惠化,就是新的“無人區”。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拼多多開始在這個版塊投入很多資金。
透過拼多多Q2財報,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據財報顯示,拼多多Q2研發費用為18億元,同比增長39%,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在如此大規模的科研投入里,很大一部分資金進入到了農業科技領域。
同樣地,就在公布第二季度財報的同時,拼多多宣布投入100億元,助推農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普惠。相對于那些將科研投入聚焦在高精尖領域的玩家們來講,拼多多再一次選擇了一個并不太被人看好,并不太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領域。可以預見的是,當拼多多持續深度布局農業科技,農業現代化,當農業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賦能和改造,新的增長極將會逐漸顯現。
用戶的“無人區”
對于每一個電商平臺來講,用戶和流量始終都是生命線。拼多多同樣如此。當玩家們還在為用戶和流量的天花板苦苦思索破局之策時,拼多多業已將目光轉向了新的領域里。這個新的領域,即包含對于新用戶的持續拓展,又包含了對于現有用戶的持續挖掘與激活。
如果一定要為拼多多現在的操作找到一個注腳的話,我更加愿意將后者看成是拼多多正在全力布局的“無人區”。
對于用戶的激活與挖掘,主要得益于拼多多對于用戶補貼的長期且持續,最終讓用戶形成了一種心智,形成了一種慣性。換句話說,就是縱然是在補貼有所縮減的前提下,用戶依然會選擇在拼多多平臺上購買。對于僅僅依靠消費時點來進行大水漫灌式的補貼而言,拼多多的這種長期、持續的補貼,無疑是選擇了另外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打法。
很顯然,這同樣是拼多多選擇了一個與其他電商平臺完全不一樣的套路。一旦這種補貼持續,并且不斷培養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再附之以技術對于電商的深度賦能,拼多多在用戶“無人區”里的布局,將會顯示出越來越多的發展潛能。
隨著拼多多沉淀用戶的不斷成長,他們對于拼多多的貢獻同樣開始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增長后勁。據統計,2020年,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的年度平均消費額2115.2元,而這個數字在2019年,僅為1720元。如此快速的增長潛能,在整個電商行業都是處于相對靠前的位置的。
對于拼多多來講,這樣一種用戶策略同樣是一個“無人區”,也是外界看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正是因為拼多多在用戶補貼上面堅持長期主義,真正把補貼做成了一件可以持續推進,并且不斷成長的事情,所以,才會讓拼多多在面臨用戶和流量天花板的問題上有了和其他電商平臺完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這其實才是拼多多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同樣是是外界在看待拼多多的時候容易忽視或者誤解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拼多多通過長期且持續的補貼,賦予了流量一種全新的內涵,它讓流量真正成為了留量,并且是可以成長的留量。
曾經,我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無人區》,片子是寧浩拍的,屬于西部公路片。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的是人性在無人區里的展露無遺,這里面包括好的,也包含壞的。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在無人區里,真正考驗的是一個人最本質,最純粹的地方。
在商業的世界里,同樣如此。當一家企業選擇了“無人區”,就等于選擇了一個別人從未走過的路,在這條路上,真正決定這家企業走得是否長遠的,正是在于它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真正的水平和能力。
拼多多,似乎一直都在選擇走在“無人區”的道路上。它用最純粹的表現賦予了商業以新的內涵,并且用這個內涵詮釋了一個在同樣一片天空下,不一樣的成長軌跡,從而成就了它的出其不意,快速崛起和長期主義。
推薦閱讀:
互聯網各大企業助力共同富裕成趨勢!
來酷攜手京東到家,讓3C智慧零售“最后一公里”快、準、穩
36家違約企業被暫停電子賣場交易權限3個月